为何老外对机油增多不担忧,原来这样就可以解决了!
来源: | 编辑:touhao8 | 发布时间: 2020-03-28 | 384 9887 | 分享到:
其实,在上一篇关于机油增多的文章里,我提到了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文章也得到了不少网友的回复,他们也表示遇到了这些情况,不过等到冬天过后,行驶距离长了之后,机油增多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大家都知道,冬季用车时发动机内热外冷温差较大,尤其在内蒙、东北等地,经常会有零下二十多度的超低温寒潮,这样就会使刚刚热车燃烧产生的部分水蒸气,被发动机内外的温差“冷凝”成为细小的液滴附着在活塞的缸壁上,随后随着塞环的运动,它们会沿着气缸壁与活塞之间的间隙,窜入到下方的曲轴箱内。

因此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会更容易发生这个现象。另外长期在低转速高负载的工况下行驶,这时候汽油喷注量更大,燃烧状况更恶劣,也会加剧机油增多发生的几率。



此前就有媒体对机油增多现象进行实测,发现不同品牌、采用小排量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的车型,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反复短途行驶,模拟日常上下班的工作状态,所有车型都出现了机油增多的现象。

而车辆驾驶一段长距离,机油液位就会回落。说明了机油液位增高并不是个别现象,而且与开车路程长短有关。



如果只看国内的案例,可能有人会觉着有点不客观,所以我又去国外的论坛逛了逛,其实老外也碰到了一样的问题,而且并非是区域性问题,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过相比之下,老外车主却对此现象并不担心。

有的老外车主表示,机油液位上升的原因在于反复短途行驶,而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每隔一段时间去跑一下高速,机油液位就恢复到正常范围了。这里肯定又有人要吐槽了,我如果没时间跑高速呢,为了解决机油问题我还得浪费时间折腾吗?



其实,你换个思路想想,平时大多数人都在拥挤的城市里生活,上下班开车的行驶距离一般不会超过10km,住远一些的朋友可能还会好一点,一天能开40-50km的距离,机油增多的概率会低很多。

但如果你是低于10km那一趴的,平时又没有热车习惯的话,尤其到了冬天,这样会让你的车损耗的更快。既然已经这样了,那何不每个月找个时间,约上朋友或者家人一起去近郊玩一玩,既能放松下心情,又能让车得到很好的使用。



其实,不少品牌都在不断改进技术,希望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才看到了现在的缸内直喷的技术,它是为了更好的利用进气滚流促进燃烧效率,许多发动机设计上还采用了侧置缸内直喷的形式。

在热车阶段发动机刚刚启动,机油温度尚未升到合适的区间,缸内直喷的喷油嘴喷出的汽油就会在没有充分燃烧的情况下会滞留到气缸壁,形成“湿壁”现象,伴随活塞环的运动,这部分少量的汽油和混合可燃气将从气缸与活塞之间的间隙刮入曲轴箱,进而与机油混合在一起形成“机油增多”现象。



所以,养成良好的热车习惯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冬天。我们不需急那么三五分钟,热车时间越长,对于发动机的保护就越好,等待活塞环运动活跃之后在启动,这样也是一个预防机油增多的途径。

当你们遇到机油增多时,也不需过分担心,我给你们总结一下日常用车会出现这一现象的三个条件:

一是寒冷用车环境,发动机内外温差较大,水蒸气容易冷凝,汽油燃烧不充分;


二是没有正确热车,发动机机油温度始终没有到达设计的温度便开始上路行驶;

三是在市区内频繁短途用车,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时间来发挥作用,将水蒸气和汽油蒸发出来,导入汽缸室二次燃烧掉。



所以,日常用车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就可以轻松避免机油增多和机油乳化的现象:尽可能地在寒冷的冬季采用粘稠度略高的机油产品,避免频繁短途用车。

充分热车,在热车的时候尽量不要打开空调热风,在短时间内提升发动机温度后再上路行驶。

如果实在不可避免,则定期跑一跑高速或远途行车,帮助发动机温度到达合适温度以蒸发掉这些“杂质”。



其实机油增多是一种常态现象,并不会对发动机构成过多威胁。解决掉这个知识盲点,也许面对下一个寒冷冬季,相信你会更加淡定和从容。
24小时
全网最近一周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