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是影评:苛瘦之下,没有赢家!
来源: | 编辑:touhao8 | 发布时间: 2020-07-25 | 441 9887 | 分享到:
这不算是影评,其实是想和你聊聊body shaming这件事。前一阵刚上的台湾电影《大饿》,今天看完之后对这个世界的恶意有了更多的了解。

剧中的女主因为胖被无端嘲笑,被亲妈鄙视,被小朋友叫“大恐龙老师”,甚至在被色老头侵犯后还要受“我老公怎么会看上你”的侮辱。



这一切的原因只有一个:她胖

我感觉影片拍得不错,因为它的内核让人动容:原来这个世界不是歧视胖子,它歧视每一个不一样的人。



我个人是易瘦体质。

我不知道这句话该怎么政治正确才会不拉仇恨。毕竟“白瘦幼”当道的现在,公开表示自己是其中一员就会秒变人体痰盂——所有的口水都会箭无虚发地对准你这个众矢之的。



按照流行的看法,我应该过得很快乐,起码应该对于外形特别满意。我必须承认在成长过程中会因为其他人的“你好瘦啊”有过虚荣心泡泡,但是这绝不代表我天天享受着似乎应该顺理成章的体重红利。

我不胖的。但是我对自己还是不满意,我觉得没有直角肩,太糟糕了;没有马甲线,太糟糕了;没有女团腿,太糟糕了。

买来了新衣服,我最喜欢穿上对着镜子照照片,然后发给朋友问:“是不是我的肩太宽不适合啊”以及“我的腿会不会太粗”。以上很可能是我这个自信洼地的胡乱矫情,我不否认。



但是随着慢慢长大,我终于找到了我身体中的最大败笔——我的腿。

上高中因为运动少,下身积累了和身体比例不相符的脂肪,会被同学说是“大粗腿”。我妈有时候也跟我说“你的腿咋这么粗啊”。

后来,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自己已经默认了“腿粗”这个事实,然后把它当作终身敌人来对抗。



那是对自己身体一部分最原始的厌恶。下意识回避这对萝卜腿的存在,运动后更加烦恼,穿裤子的时候没自信,总害怕“这个会不会显腿粗啊”,或者干脆把和大腿一样粗的小腿遮起来。

每当身边的人听到我这样抱怨的时候,都会做空口吞鸡蛋状“你的腿一点都不粗好不好!”

我以上的经历没有任何炫耀的成分,也自认为不是像this is us 里面的贱女当着所有减肥小组的面讨论自己多关心肚子上的3磅肉(希望不是/狗头)。



“可是我真的觉得你的腿很细!”,这样的承认我都当作是鼓励,换句话说就是善意的谎言。

这和我平时肯定身边的每一个有体重困扰的朋友的身材时他们的反应是一样的。你看,大家都不相信自己,你觉得我身材OK又怎样,标准就摆在那儿,我就是不行。

这个时候我才开始明白,原来我们不是歧视胖,而是歧视所有在标准规则之外的人。



“瘦了穿什么都好看”,但是我每次买来的衣服都不敢给我妈和我姐看到,因为她们只会judge我的衣品;出门逛街面对镜子,我看不到自己是瘦的,只会关心手臂太粗以及和完美身材相克的每一个细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刷到过卖大码衣服的视频,开头都是一个胖女孩毫不遮掩所有的肉,内容都是她们换上新衣反转的样子。

这些视频套路满满,还有消费主义、审丑的嫌疑,但是信息的主旨总归是好的:胖的人不需要强行改变自己就可以美美的。



在这场社会标准的淘汰赛里,是根本没有赢家的。胖的,就要用成功学拼命洗脑,恨不得去公安局把姓改成“不”,把名改成叫“瘦20斤不随父姓”;瘦的,更加战战兢兢,因为稍不留神,你的腿太粗了,背太厚了,整个人就是太失败了。

写到这里不是把瘦子当作弱势群体来“为他们放声”,而是想反思一个事实:如果是为了迎合标准,那么我们永远不会对自己满意。

就像电影里的靠催吐瘦身成功的小吴,逆袭之后还是被同事叫做“水肥”,一样不被尊重,甚至不敢保护自己喜欢的女孩;




比如模范生小宇,因为性别认知障碍营业变成女装小佬,被家长强迫转学,甚至在大陆的正片里他所有的女装镜头全部被剪掉。

原来无法接纳自己,无论顶着多少优秀的标签,也永远不会开心。

体重带来的偏见不是一句“我们应该回到唐朝”的戏谑就可以消弭的。因为承认“以胖为美”的正确性,完全不会冲击到现在的刻板印象,只会加剧“以瘦为美”的合理性。



《苦涩巧克力》里面的艾芳在深夜咽下面包时“喉头发痛”,她觉得一定是在身体里的恶心脂肪顺着下水道流走,自己才会重新快乐起来。

但是故事的最后没有任何东西顺着下水道流走,她却感觉“我看起来就像夏天一样!真的,就像夏天一样!”。



在评论纷飞的年代里,很难把judge设置为不对自己可见。因为标签无孔不入,反正事不关己,不如多说两句。

在自己舒适的空间里,肆无忌惮臧否人物,热心地把缺点掰开揉碎地讲,再混合过量的个人情感,这是我们的时代大餐。



但是,标签针对的从来不是某些人,而是所有人。男人不应该对女人的困境无动于衷,因为性别歧视背后的规律说到底是弱势歧视,性别红利没有惠及最普遍的男性群体。

黄种人不应该对BLM(Black Life Matter)冷眼旁观,因为“优秀的亚裔”本来就是让你有苦说不出的糖衣炮弹。同样在这场疫情中平安度过的人,面对所有的不幸,不应该只是窃喜“反正我活下来了”。



就像马丁·尼奥拉的短诗: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人类的情感不是相通的,但就算是为了自己,别丧失共情的能力。袖手旁观比落井下石好,众人拾柴比隔岸观火强。

微信公众号“个体再小,也是品牌”的文案你都信了,怎么不相信自己也能make a difference?我们没办法改变世界,所以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创造世界。

你饭后130(或200+或80-),我睡醒90斤(或200+或80-),愿我们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24小时
全网最近一周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