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升级的时代,B级车或许是中国市场最大的赢家,当消费者手中预算充足,并自己用车需求时,更为全能的B级车一定比A级车更合他们心意。不过,B级的市场格局或许会因为一汽丰田亚洲龙的到来而改变。
当“20.88万-28.98万元”的价格以及“汽油版车型4年或10万公里的免费保修和基础保养政策、双擎版动力电池享有8年或20万公里的免费保修服务”购买政策出现在亚洲龙上市会大屏幕上时,也许所有B级车都为自己捏了把冷汗。当然,原本冷淡的B+级市场也不例外。
品牌和价格优势
或将帮助亚洲龙改写B+级市场格局
老实讲,亚洲龙并不是中国市场上第一款B+级车型,暂且抛开豪华品牌不谈,在亚洲龙之前,别克君越、福特金牛座、雪铁龙C6都是该细分市场的先行者。
从下面这张销量表中就能看出,相比于如火如荼的合资品牌B级车市场,B+级细分市场的竞争者并不多,成绩也不理想。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品牌力,别克、福特、雪铁龙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尚不能与大众、丰田相提并论;第二,是产品力,君越月销5000多辆的成绩与B级车市场德系双雄和日系三强不可同日而语,而金牛座和C6更是有着明显的“瑕疵”,这也难怪,后两者销量如此惨淡。而这,正是亚洲龙与现有合资品牌B+级车型相比机会所在。
再说豪华品牌。亚洲龙将自己定位成B+级车型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丰田同样找到豪华品牌在这一细分市场的痛点,这是一个“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选择。
从亚洲龙旗舰款车型28.98万元的售价来看,它和宝马3系(30.98万元)、奥迪A4L(28.68万元)等车型的入门价格基本衔接,但豪华品牌在入门车型的配置上实在有点“吝啬”,这时亚洲龙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虽然价格相近,但得到的配置和享受是不一样的,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越来越自身需求的今天,在品牌与性价比的PK中,后者往往获胜。即便丰田的品牌尚不能和BBA相提并论,但是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却不是别克、福特和雪铁龙能比的。
整体来看,亚洲龙在B+级细分市场中,找到了竞品的痛点——在与合资品牌相比时,它拥有丰田这块金字招牌;而在与豪华品牌相比时,它可以用性价比赢得消费者。
面对传统B级车市场
亚洲龙拥有定位优势和价格策略
说完B+级市场的现状,我们再来看看B级车市场的表现。
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B级车算是中国市场的“红人”,德系双雄和日系三强几乎垄断了市场。不过,对于亚洲龙来说,它迈向成功的秘诀是定位上的高半级。
为什么说亚洲龙比传统的B级车要高半级?在亚洲龙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前,大部分它的人都知道,它的定位介于锐志和皇冠之间。要知道锐志是一款标准的B级车,它的竞品包括迈腾、帕萨特、凯美瑞等车型,而皇冠的定位是C级轿车,它的定位与标轴的奔驰E级和宝马5系相同,而定位居于锐志和皇冠之间的亚洲龙显然是比凯美瑞们高半级的。
另外,亚洲龙在面对德系双雄+日系三强时,还有一个杀手锏——价格!
事实上,从价格对比来看,亚洲龙的入门价格是最高的,但值得一提的是它入门车型采用的是2.5L自然吸气发动机。而竞品迈腾、帕萨特的入门车型使用的都是1.4T发动机,雅阁为1.5T发动机,凯美瑞和天籁则为2.0L自然吸气发动机,众所周知,这些入门级车型的作用就一方面是拉低入门门槛儿,另一方面是侵占A+级市场份额。
而从顶配车型的价格来看,高半级的亚洲龙定价并不是最高的,迈腾超过30万的价格展现出的是底气,但原本想要和宝马3系、奥迪A4L争夺市场的顶配迈腾,万万没想到这一次却被高半级的亚洲龙抢了风头。另外,从其他后来的四款车型的顶配售价来看,更实惠的价格主要是为了PK强势的迈腾。不过,亚洲龙的出现以及定价或许会让各家都烦恼不已,也许各家在下一次改款上市的时候需要针对亚洲龙调整定价策略。
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
亚洲龙、凯美瑞、雷克萨斯ES
由于同在TNGA架构的关系,亚洲龙上市后想必最难受的就是凯美瑞,无论是产品策略还是价格策略,更早入市的凯美瑞在亚洲龙眼中都是“透明”的。也许凯美瑞的造型更运动,但亚洲龙的设计更有档次,也许凯美瑞的配置够高,但亚洲龙同样如此,也许凯美瑞的动力底盘调校好,但亚洲龙借着与雷克萨斯ES公用平台的光妥妥占尽先机。
而对于雷克萨斯ES来说,亚洲龙的入市也会对其入门车型造成影响,毕竟雷克萨斯ES 200在面对亚洲龙时价格动力都不占上风,但对于高配车型ES 300h来说,倒不用太过担心,预算充裕的消费者第一选择还会是雷克萨斯ES 300h,毕竟在营造豪华氛围方面,雷克萨斯还是要比丰田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