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车是什么?看看Z世代的年轻人都喜欢什么!
来源: 周训一 | 编辑:touhao8 | 发布时间: 2020-08-26 | 403 9887 | 分享到:
近日,2020第二届尚格痛车展在南宁拉开了帷幕。根据去年痛车展首秀的情况看来,痛车文化已越来越被主流人群所接受,并有进一步出圈的架势。

而今年,痛车展不仅吸引了众多痛车爱好者来展示他们的爱车、分享他们的痛车故事,同时也吸引了多达50个的汽车品牌,为准车主们提供选择。



据普华永道(PwC)于2020年6月发布的市场调研数据,以90后及95后为代表的“Z世代”,是疫情结束之后唯一一批汽车消费需求上升的消费者。

他们喜欢创新,展现个性,并且对动漫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渴望突破次元壁,把自己喜欢的动漫角色贴在爱车上,以此彰显自己的独特个性。




什么是“痛车”

提及“痛车文化”,许多人会产生疑惑:不就是给车涂上动漫喷漆或者贴上动漫贴纸么?和“痛”这个字到底有什么关系?但遗憾的是,这个名字的起源已然成为了一个传说,根本没有比较明确的解释。

有人说这些汽车的动漫贴纸和动漫喷漆就像人的纹身一样,由于去制作纹身时会感到非常疼痛,所以这种行为被称为“痛车”;也有人说是源自于日本词语“视线が痛い”(与中文里的“辣眼睛”类似)用来形容车上的图案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接受,从而引出“痛车”的概念。

还有人认为是由于日本喜欢简化词语的习惯而将“paint car”简化为“pain car”才导致了“痛车”这一概念的产生。



但总而言之,无论“痛车”这一称谓来源何处,"痛车"的出现,都给年轻人表达个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

让那些喜爱动漫的年轻一代能够将自己喜欢的角色灵魂寄托于自己的爱车之上,随时可以"唤醒"ta,通过方向盘、油门、刹车、变速箱与ta进行交流。

虽然“痛车”的车型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如果想让最后“痛车”展现出比较好的效果,那一个好的车型选择能够让你事倍功半。



如果不考虑具体品牌、配置、性价比等各种因素的话,一般是两厢车和跑车最容易做出感觉,不仅本身看起来比较精致,而且在设计上也比传统的三厢车要容易很多。

另外,由于常见的构图比例为4:3或16:9,所以,车身外型越接近这个比例,设计起来越协调。



同时,车身面积越大,对图片清晰度的要求就越高,设计的成本就越高,所以在制作“痛车”时,如果不是对某个品牌或车型有特别的喜好要求,车身体积大或者轴距过长的车型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设计吃力不说,效果还不一定能满意。

不过由于国内对于改装车的限制,“痛车”在国内其实不是那么常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涂装改造不能超过30%,一旦超过就必须到车管所备案,这让很多想尝试“痛车”的车主都不敢轻易尝试 。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包容性的提高,“痛车”文化也慢慢的被大家所接受,觉得辣眼睛的人越来越少,喜欢动漫的人越来越多。

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的游戏动漫行业发展尤其迅速,“痛车”文化的认知度也得到了明显提升。相信在未来几年,相关政策会相对开放,“痛车”车友们也能放心上路。


汽车与二次元营销

既然以90后及95后为代表的“Z世代”都对动漫有浓厚的兴趣,各大车企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为了让自己品牌旗下的车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许多车企也随着新兴年轻文化的崛起,展开了一系列的“二次元营销”活动,让那些不敢尝试“痛车”的人也能过一把二次元的“瘾”。



凯迪拉克CT6就曾借用白茶(卡通网红“吾皇”及“巴扎黑”的创作者)的小短漫来宣传凯迪拉克CT6的超级智能驾驶系统。

漫画讲述了主人公巴扎黑想要为主人减轻烦恼想到了遛狗开车甚至自己开车,吾皇建议它放手去做。但巴扎黑说自己手这么短,连方向盘都够不到,这个时候就引出了广告凯迪拉克CT6——超级智能驾驶系统,释放你的双手。



欧拉则是在2019年China Joy上让欧拉 R1青春版携手自身开创的二次元IP形象“欧拉酱”一同亮相,实现了虚拟二次元与现实的无缝连接。

在既有中产家庭客群上实现了年轻化赋能,为品牌扩充了“动漫”“游戏”等年轻化标签。同时,也让欧拉 R1青春版成为了进一步拓展年轻用户圈层,聚焦年轻潮玩一代的优秀产品。



如今二次元文化在我国国内的发展已经接上了正轨,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开始喜爱动漫。

动漫已然成为年轻化的代名词,年轻人会借助动漫来展现自己的个性或者寻找情感上的共鸣。“痛车”就正是这种情境下诞生的产物。



而对于各大车企来说,向二次元靠拢无疑是一种和年轻群体拉近距离的方式。

虽然其效果还不能够像邀请三次元真人明星那样容易量化,其市场反馈也不见得能让所有人都能感到满意,但是其能够引起的情感共鸣是最深刻的。相信经过一系列的磨合探索,在未来一定有不错的效果。

那些既是喜欢动漫又是车迷的朋友,你们的春天不会太远了。






24小时
全网最近一周热稿